
人这一辈子,想想挺简单的,短暂几十年,说没就没了。纵然这个世界再美好,我们也就是过客,最终都要跟现实的一切说拜拜。
尽管死亡不可避免,但是我们还是希望生命能尽可能长久,最好是寿终正寝。但是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近一段时间有不少行业大咖级人物突然去世,而且很多是英年早逝,令人不由得慨叹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
3月31日,学术界传来噩耗,网传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突然去世,年仅62岁。消息传出来后,不仅在学术界,甚至引发全网关注,很多网友得知这一噩耗后都扼腕叹息,痛心不已。
据悉,去世的是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李量同志。有媒体记者立即与北大取得联系,求证此事,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一噩耗,并称李量教授是于3月28日去世的。关于其具体死因,该工作人员欲言又止,最终没有透露细节信息。
62岁,刚过花甲之年,在医疗技术发达、人的普遍寿命都在提高的今天,真的还很年轻。尤其是对于像李量这样的著名教授来说,正是进行教学和研究经验总结的年龄,也是将毕生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的阶段,如今却突然去世,对学校和国家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因此,李量教授去世的消息曝光后,网友在悲痛之余,对其死因尤其充满好奇,甚至是质疑。
就在李量教授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29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特地发布讣告,公布了李量去世的消息。证实李量教授是于3月28日6时57分在北京去世的,讣告回顾了李量教授生前的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对于公众最为关注和关心的死因问题,讣告虽然也进行了回应,但披露的信息非常有限,仅称李量是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的。
公开查询到的信息显示,李量出生于1962年,北京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北京大学又获生理心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加拿大Carleton大学获心理学哲学博士,专业为神经科学。1997至1999年,李量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99至2000年担任北京大学心理系客座教授。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业内人士称,李量是国内公认的心理学领域的顶级教授,他在正式到北京大学任教授的第二年,在学校建立了全国首个达标的非医学机构动物实验室,并创建了动物和人类被试研究相互参考验证的新型研究范式,促进了鸡尾酒会问题的跨物种研究,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听觉生理心理学和心理声学在我国学术领域的空白。
